目前,生物质能的利用在全球可谓方兴未艾。出于保障能源供应的需要,世界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了有关发展生物能源利用的战略措施,并且通过强制性的量化目标来着力推行。
以生物燃料的生产利用为例,生物燃料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开展生物燃料生产和使用的国家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全球石油产量在2000年到2005年间仅增加了7%,而同期燃料乙醇产量翻了一倍多,生物柴油的产量扩大了近4倍。2005年,生物燃料产量占全球汽油使用量的近2%,其中燃料乙醇占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的90%,生物柴油占10%。
但同时,生物燃料生产的持续性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问题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众多方面,错综复杂,如果决策中稍有失误,很容易产生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荷兰政府于2006年专门组织了一个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生物质发展和应用中的相关标准,2007年5月,该委员会向荷兰住宅、空间规划和环境部递交了关于建立可持续生物能源市场的建议案。该建议案提出了9项主要标准以及为数众多的次级标准,建议满足以上标准的生物质生产与利用活动应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补贴。
这9项标准是:
生物质在其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平衡必须是积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应至少达到50%~70%(发电)和至少30%(生物燃料),并由一个数学框架计算得出。并且,该委员会认为,考虑到当前化石能源的状况,未来10年内有望争取达到减排80%~90%。
生物质生产不应以牺牲植物和土壤重要的碳库功能为代价。自生物质生产开始起,10年以内地表以上碳储存能力不能恢复的地域不能开展新的生物质种植活动。可能具有导致土壤产生严重碳流失风险的地域,例如某些类型的草场、泥炭地、红树林和湿地等,不能开展新的生物质种植活动。
能源用生物质生产不应危及粮食和本地生物质利用(能源供应、医药、建筑材料)所需原料的供应。政府可要求出具有关改变该地区土地用途包括未来发展的报告。
生物质生产不应妨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或使其易受损害,而且应尽可能增强生物多样性。与以下方面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应得到支持: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森林和种植园管理与开发、保护区、狩猎、空间规划、野生动物管理以及根据加入的国际公约CBD(《生物多样性公约》)和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