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主政美国能源部的消息在世界带来一定的冲击波,不仅是因为他的华裔背景和诺奖得主的光环,还因为能源安全是全球现在最受关注的领域。在一个能耗几近世界四分之一的国家,何人主政能源部,他的背景、能源理念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美国这个重要部门的运作和走向,所以并非小事。在许多人看来,朱棣文出任此职可能意味着奥巴马当政后的美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政策上有与前任迥异的变化。这一切当有待观察,但是乘此机会再了解一下朱棣文其人及其能源观还是有一定的必要。
对学科交叉研究有强烈兴趣
关于朱棣文,国内外都有大量报道,特别是他被奥巴马提名能源部长后有关他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笔者仅就自己这些年与朱棣文的有限接触介绍一点情况,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帮助读者了解这位学者部长。
朱棣文因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实验而分享了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记得当时在采访上海光机所王育竹先生时(王先生是国内不多的几位与朱棣文有过学术交流的科学家),王育竹这样评价朱棣文:他不仅有好的科学思想,更可贵的是他能动手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工具,当时如果没有他研制出的“光学镊子”,是很难实现俘获原子的实验的。朱棣文对科学的兴趣是单纯的,就如他在获奖前接受《美国科学家》杂志专访时所说,他在步入科学研究领域后每当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如同一个孩童走进了糖果店似地兴奋。他说他会呆在实验室里整整几天并乐此不疲。
2000年,上海交大鉴于对交叉研究是未来科学重要突破口的理解,同时也受朱棣文在斯坦福大学创建Bio-X中心、从事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的启发,决意在上海交大创建国内首家Bio-X中心。为此,交大有意请朱棣文出任该中心的顾问。一年后,朱棣文专门来上海交大参观Bio-X中心,并花了大半天时间与该中心的研究人员交流,非常耐心而认真地回答了该中心年轻学者就研究工作的提问。
我那次参与了整个交流过程并在交大的安排下对朱棣文及其夫人做了访问。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有两点,一是他对交叉科学研究的热情,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在事业的顶峰时转向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并为此发明了多种研究器具。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讲转变研究方向是要冒风险的,但他认为生命科学是未来最重要的学科,物理学不能脱离这个主流。1998年朱棣文在受邀北大百年校庆做演讲时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