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沼气建设成果,提高沼气综合效益,林业部门每年都要实行“回头看”,组织力量对已建成的沼气池进行全面调查和整改。仅2008年4月通过对29236口沼气池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正常使用的占91%,因原料不足、进出料不及时、长期未换料、灶具管路损坏以及建池质量有问题等原因,停用和病态的有2689口,占调查数的9%。对排查出有问题的池子,分析原因进行整改:一是按技术标准修复或更换管路、灶具及零配件;二是更换发酵原料;三是针对一些农户管理、使用不当,进行技术培训,学会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及综合利用。
沼气建设常抓不懈,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十五”以来将近8年中,平均每年以5000多口的速度推进,截至2008年11月,全县已建41505口,占全县总农户的45%,并建成了65个沼气化村,凤山、洛党、大寺、小湾等沼气化乡镇。
沼气的推广普及,产生了山绿、水清、村容村貌变、人的精神面貌变的广泛而深远的效应,受到上级的关注,被省林业厅赞誉为“临沧农村能源建设排头兵”,并被表彰为“全省能源建设先进单位一等奖”。
效应之一,极大地改善了生态,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一口沼气池一年可节柴2至3吨,全县已建成的4万多口,每年可减少木柴消耗8万至12万吨,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加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昔日被砍光的荒山又绿起来了,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八五”期末的27.2%提高到现在的35.7%。
效应之二,解放了劳动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过去每家每年要花一两个月上山砍柴,如今节省出的大量砍柴工,投入家庭副业或外出务工经商,增加了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效应之三,产生了综合效益。为了要经常给沼气池换料,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粪用于沼气池发酵,发过酵换出的料子,又施在耕地上,增加粮食生产,粮多畜多,畜粪又进沼气池,形成了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
效应之四,带来了生活方式变,村容村貌变,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过去到农村,每家都有大堆大堆的木柴,“看谁家勤劳不勤劳,就看柴堆多不多”,厨房烟熏火燎,村寨中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