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qiweb.com - 关注沼气界发展

投递文章 投稿指南 本站通告:
搜索: 您的位置沼气网 > 新闻资讯 > 业内动态 > 正文

贵州正安县委书记韦圣福谈沼气池建设做法及成效(中)

2012-1-16 9:35:13     作者:沼气网   【 】 浏览:  评论:0

二 、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群众,解疑释惑,建立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宣传动员机制。沼气池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做好群众工作是前提。尽管沼气池建设是一项“利民、便民、富民”的“民心工程”,但由于在我县还没有大面积建设,加之前些年因技术问题出现部分病池等因素,群众对沼气池建设在认识上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思想上有一个犹豫的过程,在投入上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因此做群众工作不可能一说就通,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首先要把沼气池建设有关的知识、政策搞懂,在做群众工作时要不厌其烦,要以持之以恒、磨铁成针的精神,千方百计、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把群众工作做好。对此,我们要求广大干部政策要懂、作风要实、方法要活、工作要细。

一是引导农民学。通过流动宣传车、远程教育站点、播放电视专题片、制作专栏标语、编辑宣传画册、召开群众会议、组织文艺演出、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让农民学习、了解沼气池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建、管、用的知识。我县的乐俭等乡镇为了使干部增强下去做宣传工作的能力,还就沼气池建设的有关政策、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合格了才准下村组。广大基层干部为做好沼气池建设工作,进驻村组、出入农户,不厌其烦地开群众会,有的一个地方多达20次以上。俭坪乡合作村支书帅昌训,不分昼夜深入农户开群众会,长期声音嘶哑。广大干部在宣传中针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际,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标语。如:“山下建沼气、山上闻鸟啼”、“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沼气一点燃,妇女得清闲”、“沼气进农家,驱除脏乱差”、“沼气能源不花钱,年年月月用不完”、“沼气进农家,农民笑哈哈”等,既生动贴切,又深入浅出,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明,易于接受。

二是组织农民看。通过组织群众现场参观、建池农户现场讲解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群众对建设沼气池后产生的效益有直观了解和感性认识。“百闻不如一见”,许多对沼气池持怀疑和犹豫态度的农民在现场参观后立即投入建设。流渡镇台上村民小组有48户农户,第一次开群众会宣传发动,只有3、4户农户愿意建沼气池。村组干部采取边干边发动的方式,把其他农户带到建池户参观,让他们实际感受沼气池的益处。现在除了两户全家外出务工的以外,户户建了沼气池,其中有两户建了2口。

三是帮助农民算。农民最困难的是投入问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帮助算帐比较,建一口10立方的沼气池,7——10天就可建成,投资在1800元,政府补助500元,农户需自筹1300元。如果不足部分需贷款,可获100——200元的贴息。如果一池配上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约投资3500—4000元,政府通过项目捆绑(建池补助500元、改厕补助200元、改厨补助200元、改圈补助20元/平方米、改院补助500元、贷款贴息200元),农户自筹资金1500—2000元。而建一口沼气池一年可节约燃煤2吨,节支700元以上;家里有了沼气池,每天用在煮饭上的时间至少可以节约1个小时。一年算下来,可以节约40个劳动日,把节省的劳动日用在生产上,就按一个劳动日30元计算,一年可以增收1200元。按一年出栏4头125公斤的猪,每头猪获纯利120计,可增收500元以上。仅此三项,就可增收节支2000元以上。如果利用沼液沼渣做有机肥,一年还可增收节支2000元以上。一年还清成本是完全可能的,即使遇上特殊情况,至多两年就可还清成本投入,以后的增收节支完全归己。以一口沼气池使用20年计,农民可增收近10万元,扣除沼气池的维修管理费用,也可增收8万元以上,十分划算。这样的算帐真实不虚,群众越算越有干劲。

四是带领农民干。我们的干部在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了动之以情。在沼气池建设最紧张的时节,乡镇领导、机关干部为建池农户采购物资、协调贷款、帮助和沙、砌砖等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县上下积极建设沼气池的浓厚氛围。住在天楼山的农户从芙蓉江边肩挑马驮石沙建沼气池,每天只能一个来回,但他们认识到“建一口沼气池就相当于请了一个家庭医生,就相当于增加一个人在抓收入”,一个21户的小寨子如今家家户户燃起了沼气炉。在酷暑季节,有的农户把电灯、电扇安在土坑内,与技工人员挑灯夜战。有的老人建起2口沼气池,把它作为重要的家产留给子女。不少地方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妇孺老小自强自立,邻里间互帮互助,充分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其情景感人肺腑,使我们倍受鼓舞。

(二)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综合效益的“4321”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沼气池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庭院经济、促进畜牧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使之真正成为党政满意、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我们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了“一池配四改、带三小、兴两业、建一会”的“4321”建设模式。“配四改”就是通过沼气池建设配套实施改厕、改厨、改圈、改院,实现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带三小”就是一个沼气池连带一个小菜(果)园、小鱼池、小圈舍,促进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兴两业”就是通过沼气池建设,促进畜牧养殖业、生态农业(主要是果蔬业和林业)的兴旺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建一会”就是通过组织引导,以连片300—500户的建池农户组建成立一个沼气协会,由建池农户自愿加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沼气池建设后的市场服务机制,解决农民群众对沼气池后续管护使用上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民对沼气池的自主管理,以用促管,以管促建。“4321”模式已经在正安农村广泛运作,被人喻为沼气池建设的“正安模式”,必将引领正安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成为正安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之举。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沼气池建设的良性发展。实践证明,沼气池建设虽然是一项利民工程,离开了政府的支持不行,但大包大揽也不行;没有群众的参与不行,但强迫命令也不行。我们在工作中通过探索实践,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在规划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了科学布局、合理安排。2006年我们首先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省道沿线的九个乡镇布局实施,今年在全县19个乡镇全面推开。同时严格把握沼气池建设技术环节,实行统一培训、管理技工人员,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施工规程,确保了建设质量。我们从原来不到50人的技工队伍状大到现在近400人,确保了建池所需。2006年全县实施的10000多口池子仅有不到10口有技术问题。在把握工作的原则方法上发挥主导作用,做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序推进;在工作的调度督查上发挥主导作用,落实部门职责,突出绩效管理。县、乡两级均建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做事、有条件办事。在职责分工上,乡镇抓组织发动、任务落实,业务部门负责建设质量和物资供应。采取县直部门包村、领导包点、干部包户等形式,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实施沼气池建设的工作责任感。同时加强督查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县和乡镇均制定了具体的考评办法和严格的奖惩措施,并与各级各有关部门签定了工作责任状,把沼气池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对因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的地方,由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效能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沼气池的受益主体是农民,农民也应该而且必须是建设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参与不行,但强迫命令也不行。我们在深入的宣传发动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投入上以农民为主体,在建设上以农民为主体,在管理、使用、维修上以农民为主体。截止目前,全县没有因沼气池建设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每当我们下乡走访,听到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好,沼气池真的很好,我们愿意建。”

三是坚持项目组合。在建设计划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倾斜,一方面实行资源整合、项目捆绑。2006年,我县把财政安排的沼气池建设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信贷规模3000万元)、“四在农家”创建专项资金200万元、畜牧贷款贴息资金150万元(信贷规模2000万元)、市级领导挂帮“四在农家”专项资金140万元、市县两级部门挂帮“四在农家”创建帮扶资金200万元、大连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14万元、农村改厕项目资金5万元与国沼、省沼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发挥了集聚效应。通过项目组合,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沼气池并配套实施“四改”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沼气综合效益,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帮助农民把解决困难的办法想清楚,把投入与产出的账算清楚,把“忍一时之痛、享百年之福”的道理讲清楚,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沼气池建设的益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它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2006年,全县共计完成了10098口沼气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沼气池建设数量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改厕、改厨的比例达到100﹪,改圈的比例达到80﹪,改院的比例达到40﹪。2007年,市下达我县建设任务1.8万口,截至8月5日,已实施12330口,其中点火使用6990口。全县现在点火使用的沼气池达到了25000多口。建立沼气协会22个,参会农户6000多户,会员农户每户每月缴纳会费2-3元,用于维修人员的工资,实现广大农民对沼气池建、管、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我县依托沼气池集中连片建设带来的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正在彰显的生态效益,高质量、高标准打造了40多个“四在农家”示范点。土坪镇、安场镇、瑞溪镇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分别打造出了连片400户以上的沼气池建设长廊。其中安场镇兴庄、瑞溪镇蔡家湾、土坪镇明星村、和溪镇官井湾等示范点,以其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清爽整洁的村容村貌、文明和谐的精神状态、种养结合的致富路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安场镇兴庄开展 “四在农家”创建以来,115户有100余户建起沼气池并配套实施了“四改”。同时,通过“一池带三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畜牧小区7个,养猪680头,养牛120头,养禽2460只;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发展果园360亩,户均庭院经济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在县镇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庄还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餐馆,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我们在沼气池建设中紧紧围绕“4321”整体目标,通过“一池配四改”,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对农村环境改善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使农村有了新的面貌;通过畜禽养殖量的增加和沼液沼渣的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对养殖业和生态农业的促进作用,使农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长;通过沼气池建设带来的农村环境的改善,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沼气池建设带来的燃料问题的有效解决,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村妇女体力劳动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使农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变化;通过沼气协会的自主管理,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在促进村民自治作用发挥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农民的意愿得到了尊重。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Tags:  
责任编辑:zhaoqiweb.com
  • 各省沼气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