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qiweb.com - 关注沼气界发展

投递文章 投稿指南 本站通告:
搜索: 您的位置沼气网 > 新闻资讯 > 业内动态 > 正文

什么原因使秸秆成了鸡肋

2009-7-14 17:25:32   来源:生物谷   作者:Admin   【 】 浏览:  评论:0
公司技术总监朱作霖提出了建议:改进现有收割机。新型收割机需要在将粮食收割、打包的同时,将秸秆进行简单的粉碎、压缩、打包,做到秸秆不落地。这就可以大大减少收集秸秆的难度。朱作霖认为,从粮食的收割、晾晒、储存、运输过程来看,只要有利润,农民就不会将粮食在地里烧掉。秸秆也一样。如果秸秆的收购价格能达到粮食的一半,农民肯定会愿意多花钱使用新型收割机。朱作霖给CCIN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农民收割1亩小麦使用收割机的费用约为50元,1亩小麦的秸秆产量超过500千克。按每千克秸秆0.7元的收购价格,500千克秸秆价值350元。农民如果使用新型收割机,每亩地收割成本上升50元,但可以同时收获小麦和秸秆,与原来烧掉秸秆相比,每亩地可以多挣300元。但是,以目前的技术,生物质能源企业无论是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还是生产燃料乙醇,肯定难以承受这么高的收购价格。因此,朱作霖提出了第二条建议:开发出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物质能精炼生产工艺,在生产液体燃料的同时,使产出值大幅上升,从而提高秸秆的收购价格。

可以看出,朱作霖的两条建议离不开两个字:技术。

而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专家委员宁守俭却泼了一盆冷水:技术不成熟。

宁守俭表示,在我国,秸秆的开发利用已经进行了多年,但一直推不开。推广不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始终不具备经济竞争力,而成本降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可以产业化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比如秸秆造气和生物质制燃料乙醇,目前国内这两种技术都还不成熟,没有很普遍实用的技术。

“当然,一些企业不时在宣传这方面的技术。这不排除迎合国家政策、希望取得支持的原因。实际上,这些技术离产业化、工业化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如果真具有企业宣传的效果,秸秆利用早就应该大规模铺开了。就拿最简单的秸秆压块来说,目前国内企业用于压块的原料有稻谷、小麦、玉米秸秆,但效果并不太好。不具经济性使秸秆利用这条路被堵死了。”宁守俭说。

技术不过关是全球难题

据CCIN记者了解,国外生物质能源企业愁的也是技术。

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刚刚关闭了其设在伦敦的替代能源总部,并将公司替代能源预算从去年的14亿美元削减到今年的5亿~10亿美元。BP在关闭替代能源部门的时候,却也在涉足生物燃料领域。据了解,BP与巴西国有石油公司决定至少投资34亿美元用于建设或收购乙醇项目。降低成本也成为BP最关注的问题,公司计划研究新的生产工艺以提高甘蔗产乙醇的生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Tags: 什么原因使秸秆成了鸡肋  
责任编辑:zhaoqiweb.com
  • 各省沼气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