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城市卫生条件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促进了城市卫生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北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拉开序幕;在上海,“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接近尾声,城市环境卫生有了显著改善。“中国的街道变得更干净了”,“中国正在经历‘厕所革命’”,“中国政府着手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各国媒体都在关注中国城市卫生的变化。日前,本报邀请了驻比利时特派记者章念生、驻印度特派记者任彦、驻美国特约记者商镝和驻日本特约记者孙秀萍,就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城市卫生的变化展开讨论。
中国变得越来越干净
任彦:去年,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生辛仁杰到北京参加了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回来后,他告诉我,“中国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干净”。他兴奋地说,“我去了北京、西安、杭州、绍兴和上海等城市,也到了一些农村地区,所到之处卫生设施都很齐全,垃圾桶和公共厕所随处可见。相比之下,印度的环境卫生则非常差”。不少印度人认为,环境卫生方面的差距也是造成印中经济发展快慢不同的一个原因。
在印度,中国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印度人总喜欢拿自己与中国做比较,两国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差异经常被提及。日前,《印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印两国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其中环境卫生是一个主要方面。文中提到,20年多前,两国的发展水平相当,环境卫生状况基本相同,但是现在印度的情况根本没法和中国比。中国的机场非常气派,道路非常宽阔,交通非常便利。虽然在城市绿化方面,中国还不如印度,但与过去相比已有了明显改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已有改观,随地大小便的现象也已基本消失。中国从整体上正变得越来越干净,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奥委会才最终选择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
章念生:克里斯托夫·拉格朗日先生是比利时苏德新比中贸易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88年,此后平均每年他都要到中国两三次,因此他对中国这些年的变化是深有体会的。拉格朗日先生于2月20日启程,开始了他的第37次中国之旅。尽管记者与他只是在电话中交谈,但他说起中国时那种激动不已、眉飞色舞的神情,记者在电话的另一端都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