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正宁讯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腐化沼气,沼气液还田种玉米……这种现代农业经济“循环链”在正宁农村兴起,正在悄悄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为构建生态文明家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在沼气建设上,正宁县不是单纯建沼气池,而是把它和创建文明新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结合在一起,以沼气为纽带,大力推广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一池三改”新技术,创立了“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为了加快“以草带沼,以沼兴牧、以牧富农”的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步伐,县上把林缘6乡镇规划为畜牧养殖基地,建成了千亩草带1处,500亩草带6处,兴办草产业加工企业5户,全县新增及补植牧草面积7.45万亩,多年生人工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集标准化圈舍、肉羊改良、沼气配套为一体的5个整村推进项目和13个草畜转化示范点。同时,引导农民跳出了单一的“能源”概念,把沼气建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催生出了“种植—养殖—沼气—沼肥—再种植”、“猪—沼—菜”等多种生态循环模式。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连种植业,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成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在山河镇李家川村一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正为蔬菜上沼肥的村民王文军告诉笔者,他家养了2头牛、3头猪,用畜禽粪便产生沼气,用沼渣当肥料,一年能节省化肥开支1200多元;沼液当农药,一年能省300多元。而且用上沼肥、沼渣后,当地流行的农田常见病虫害,蔬菜钻心虫病、腐烂病再没得过,蔬菜产量增加了,品质提升了,1斤比以前多卖0.10元,客商还抢着要。(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