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政策》总则中明确提出了3条主要技术路线和原则。借鉴城市在工业污染防治领域应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思路,并体现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污染的技术路线;分析城市生活污染防治集中处理模式,并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的差异性,提出了以分散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已有环境污染处理设施,整合多方面公共资源,提出了建立县(市)、镇、村一体化的生活污染防治体系技术路线。
《技术政策》分五章共31条。第一章总则中明确提出了3条主要技术路线和原则,为体现总则中的3条技术路线和原则,提出了具体配套的技术要求。第二章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提出了农村污水雨水的处理原则,农村厕所的用水问题和鼓励采用生态厕所,鼓励采用自然处理技术,积极推广利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第三章提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鼓励回收利用,严禁随意丢弃、堆放和焚烧,并明确提出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以及无机垃圾填埋处理、有机垃圾堆肥处理的要求。第四章阐述的是农村生活空气污染防治,主要提出鼓励采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进农村节能等。第五章阐述新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提出要加大农村适用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示范与推广,加大资金投入,以及鼓励农村污染防治的专业化运营及服务,在农村开展环境教育等内容。
记者:《技术政策》在生活污水处理上针对农户居住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技术,这样考虑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首先,农村居住分散情况不同于城市。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各户之间距离远近不一,在难以统一收集处理时需要考虑分散的、单独的处理模式;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应考虑以村为单位的处理方式;而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则处理方式需要考虑集中式处理等。
其次,农村污水不同于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由于生活习惯和季节变化,污水排放变化较大。农村地区居住分散,污水排放分散。现有的排水体制基本不健全,部分地区无排水系统甚至沟渠。部分发达的农村有主干沟渠。大部分农村以自然明沟修整作为主要的雨污水输送方式。因此处理技术应充分考虑雨污水排放体制,处理技术应与排放体制相匹配。
因此基于以上农村生活污水特点,本着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