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较为成熟的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主要包括燃料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以及沼气技术等。以下分别从发展的角度为您介绍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 、燃料乙醇技术与产业化发展
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乙醇汽油,当时由于粮食库存积压,储藏这些陈化粮食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因此我国政府开始考虑用小麦和玉米等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这样不断可以消化陈化粮,而且又解决了能源紧缺问题。
2005年,我国生产了102万吨燃料乙醇,仅次于巴西、美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使用国。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达到144万吨,按照1:3.3比例计算,大概消耗玉米475万吨。目前除了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等农业大省是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种植基地外,新疆、山东等地也在谋划建设燃料乙醇原料作物种植基地。
由于我国玉米生产比较稳定,总产量在1.4-1.45亿吨,但随着燃料乙醇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粮食深加工业需求稳定增长,所以玉米价格日趋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燃料乙醇的发展。另外,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不合适发展粮食乙醇,因此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玉米深加工项目,要求各地立即停止备案玉米深加工项目,而且对在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备案尚未建的项目全面叫停,并大力鼓励发展非粮食作物为原料开发燃料乙醇。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发展燃料乙醇应坚持“非粮”原则,严格控制玉米工业产品深加工的盲目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对燃料乙醇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由粮食乙醇转向非粮乙醇,由国家政策扶持粮食燃料乙醇项目向扶持非粮乙醇项目转变。在发展非粮乙醇方面,广西已成为我国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木薯燃料乙醇)试点省份,非粮燃料乙醇的开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大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粮集团在河北、广西、内蒙古三地已有共计80万吨乙醇项目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这些项目都将避免直接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为我国非粮乙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可用作制取非粮乙醇原料的能源作物包括木薯、甘薯和甜高粱等,而纤维素制乙醇在技术上也有相应的进步,是未来生物质能源技术与产业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二 、生物柴油技术与产业化发展
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