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qiweb.com - 关注沼气界发展

投递文章 投稿指南 本站通告:
搜索: 您的位置沼气网 > 沼气技术 > 农村沼气 > 正文

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

2013-1-14 11:16:58   来源:中国沼气网   作者:沼气网   【 】 浏览:  评论:0

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家用沼气池的管路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系统应符合稳固、耐用、气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以及使用安全的原则。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处,还应符合GB3606—83《家用沼气灶》以及当地消防和卫生条例。
    1.2 水压式沼气池应采取一定的稳压措施。在设备条件不具备时,可暂用阀调节压力。
    1.3 本规范室外管路应彩硬管地埋。室内管路为硬管明敷。不具备条件使用硬管的地方可使用塑料软管,但不得使用再生塑料管。

    2 管材和管件

    2.1 管材
    2.1.1 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材料,应使用聚氯乙烯管(包括红泥塑料)或抗氧性能良好的聚乙烯管为基本管材。
    2.1.2 管材的选用室外管路应结合当地气温条件,一般地区采取聚氯乙烯管,严寒地区应采用聚乙烯管。室内管路一律采用聚氯乙烯管。
    2.1.3 硬管标准规格见表1
    2.1.4
表1
管材 聚氯乙烯管 聚乙烯管
外径×壁厚,mm 12×1.5 20×2
25×2 20×2
外径公差,mm +0.2
-0.0 +0.2
-0.0 +0.3
-0.0
壁厚公差,mm +3
-0.0 +4
-0.0 +0.4
-0.0
性能指标 符合SG78-75 符合SG80-75

    2.1.4 软管标准规格见表2。
表2
管材 红泥塑料管、聚氯乙烯管
内径×壁厚,mm 8×1.5 10×1.5 12×1.5
内径公差,mm +0.5
-0.0 +0.5
-0.0 +0.5
-0.0
壁厚公差,mm ±0.3 ±0.3 ±0.3
性能指标 参照SG79-75表3


    ·国家标准局 1987-04-14批准                  1987-10-01 实施

    2.2 管件
    2.2.1 硬管管件
    2.2.1.1 聚氯乙烯硬管及聚乙烯管的管件均采用端部为承口的注塑管件。承口尺寸:承口内径为管子外径加 0.05~0.2mm;承口长度(L)为管子外径(D)的一半加6mm,即L=0.5D+6mm。
    2.2.1.2 聚氯乙烯硬管及聚乙烯管是管路中经常需要拆装或定期更换的部件,该拆装端应是注塑内螺纹承口或装有弹性密封环的承口。
    2.2.1.3 硬管标准管件规格及符合见表3
表3
材质及规格 聚氯乙烯管件 聚乙烯管件 符合说明
φ12×1.5 φ20×2

φ25×2
φ20×2
三通

 

单线的表示同口径管件。带有双线的表示该端口径放大异径管件。端口附有双点的管件表示该端承口内有螺纹或弹性密封环
弯头

 


大小头 △12×8 △20×12

△25×12 △20×12
管接头  

    2.2.2 软管管件
    2.2.2.1 软管管件均采用带有密封节的管件,各端密闭节的个数不得少于3个。节的间距为5mm,管件内径(d’)应是管材内径(d)减去2mm,即d’=d-2mm。
    2.2.2.2 软管材料管件规格及符合见表4。

表4
材质及规格 红泥塑料管件、聚氯乙烯管件
φ8×1.5,φ10×1.5,φ12×1.5 符合说明
三通 1.除大小头外均为同口管径管件;
2.管件两端均有密封节
四通 
管接头 
大小头 △φ12×φ10,φ10×φ8


    2.2.2.3 管塞
    硬管和软管的管塞均采用一般使用的橡皮塞。

    3 管路连接
    3.1 聚氯乙烯硬管管路的连接采用承插式胶粘连接。
    3.2 聚乙烯管路的连接采用承插式热熔连接。
    3.3 聚氯乙烯硬管或聚乙烯管与胶皮管的连接采用套接,并应紧固牢靠。
    3.4 聚乙烯管与聚氯乙烯管的连接以及需要拆装检修的部件,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弹性连接(承口内装有密封环)。
    3.5 红泥塑料管路聚氯乙烯软管管路的连接采用套接,并由铁丝扎紧。
    3.6 聚氯乙烯硬管与燃具(灶和灯)、流量表、U型压力计等的连接,应通过胶皮管进行套接。并用细铁丝将接口扎紧。

    4 室外管路
    4.1 地面下埋设深度应在冰冻线以下,并不得小于0.4m。
    4.2 管路应设有不小于1%的坡度,并向凝水器方向落水。
    4.3 管路穿越有重车通行的道路时,应敷设在保护管路的涵管内。
    4.4 沼气管路与其他地下管道相交或平行时至少应有10cm的净距。

    5 室内管路

    5.1 管路的布置应外观整齐,便于操作和维修,并避免敷设在阳光照射、高温、冰冻和易受外力冲击的地方。
    5.2 管路应沿墙或梁按明管方式敷设,不得腾空悬挂。
    5.3 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耐燃的构筑物上,固定支点的间距规定如下:
    5.3.1 立管上应不超过1m。
    5.3.2 不平管上固定支点间距:聚氯乙烯硬管小于0.8m,红泥塑料管和聚氯乙烯软管小于0.5m。
    5.4 管路坡度
    水平管段的坡度应不小于0.5%,并向立管方向落水。
    5.5 管路从室外地下引入室内的外墙穿孔,在管顶上方应保留有5cm以上的空隙。
    5.6 立管距离烟囱应不小于50cm。连接灶具的水平管段应低于灶面5cm。
    5.7 管路距离烟囱应不小于50cm。距离电线不小于10cm。
    5.8 装置高度
    5.8.1 灶面距离地面一般为0.8m。灯距地面为2m。
    5.8.2 中2  中间开关距离地面1.45m。
    5.8.3 U型压力计开关距离地面1.25m。
    5.8.4 贮气袋搁板距离地面应不小于1.9m,并不得安放在灶具的上主。
    5.8.5 沼气灯与易燃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m。

    6 管路允许压力降
    6.1 使用气袋贮气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20mmH2O。
    6.2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40mmH2O。
    6.3 水压式池的管路,灶具额定压力为80mmH2O,管路允许压力降为220mmH2O,灶具额定压力为160mmH2O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140mmH2O。

    7 管路口径和管路长度
    7.1 聚氯乙烯硬管和聚乙烯管的管路。
    7.1.1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时地下管的最小外径:在土质良好的地点为20mm,土质较差时为25mm。室内管路外径为12mm。
    7.1.1.1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的室外管路,长度自贮气罩至外墙引入点不应超过30m;引入点至最远燃具的室内管路长度按安装二灶一灯设计,不应超过6m。
    7.1.1.2 使用气袋贮气的管路,当气袋设置在室内时,室外管路的长度不加限制,但直段管路长度超过30m时应设温度补偿装置;气袋出口至灶前的室内管路长度安装二灶设计,不应超过3m;室内管外径为20mm时,长度可不受此限制。
    7.1.1.3 水压式池的管路长度:室外管路一般应控制在25m以内,最长不宜超过45m。引入点至最远燃具的室内管长度不宜超过10m。
    7.2 红泥塑料管和聚氯乙燃软管的管路
    7.2.1 灶具额定压力为80mmH2O时,从水压式沼气池至灶前的管路管径和管路允许长度如下:
    7.2.1.1 内径8mm或10mm(二灶),管路长度应不超过25m。
    7.2.1.2 内径10mm或12mm(二灶),管路长度可为25~50m。
    7.2.2 灶具额定压力为160mmH2O时,从水压式沼气池至灶前的管路管径和管路允许长度如下:
内径10mm或12mm(二灶),管路长可为30~50m。
    7.2.3 水压式沼气池的导气管内径应与管路内径相同,并应选用耐蚀材质。

    8 管路排水
    8.1 凝水器
    8.1.1 地下管坡度的最低点设置凝水器。
    8.1.1.1 当采用低压凝水器时,凝水器的抽水管下端应成450的坡口,并与凝水器底保持有20mm的间隙,便于凝水器中积水,通过抽水管从排水井排出。
    8.1.1.2 当采用自动排水装置时,U形管长应大于压力表“U”形管5cm,排水压力小于正常产气压力。排水口露出地面。
    8.1.2 室内水平管段的坡脚或直立管的下端可装积水瓶或留有长10cm的存水段。
    8.2 排水井
    排水井的位置应选择在操作方便、不被堆没的地方。排水井的盖应与地面平齐。

    9 阀(开关)
    9.1 沼气管路上的开关应采用易识别开关状况的快开阀,分中间阀和终端阀二种类型。
    9.2 阀应选用气密性能可靠、经久耐用并通过鉴定的产品,阀孔孔径应不小于5mm。
    9.3 下列位置应设置操作阀:
    9.3.1 燃具胶皮管的前端(终端阀)。
    9.3.2 水压式池的U形压力计的前侧(终端阀)。
    9.3.3 贮气袋进气侧的室内管路和沼气灯的分支立管(中间阀)。
    9.3.4 集的罩沼气池、分离工沼气池的输气管路起点(中间阀)。

    10 管路气密性和压降试验

    10.1 管路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时用空气作介质,试验压力对有贮气装置的管路为管路工作压力(即贮气压力)的二倍,不压式池为1000mmH2O、以保持5minU形压力计读数不变为合格。
    10.2 水压式池应进行压降试验。以灶前压力达到灶具额定压力时,管路起点压力不超过300mmH2O为标准。设有贮气装置的池子,须校验贮气压力:湿式贮气装置应高于灶具额定压力40mmH2O;干式贮气装置(气袋)应高于灶具额定压力20mmH2O。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Tags: 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  
责任编辑:zhaoqiweb.com
  • 各省沼气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