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 推进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杨雄年副司长在全国户用秸秆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编)
一 客观认识农村沼气建设成效,切实增强工作信心
多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各地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正成为惠
及面广、收益直接、备受群众欢迎的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作用和影响
日益显著。
(一)户用沼气普及率快速提高
2003-2011年,中央共安排了206亿元投资,支持发展了1735万户户用沼气;加上地方投资建设、农民
自建的沼气池,到2011年底,全国沼气用户(含集中供气户数)已达4168万户,占适宜农户的34.7%
,比2003年项目启动时提高了25.5个百分点,受益人口约1.6亿人。
(二)规模化沼气工程稳步推进
2007年以来,中央安排投资9.2亿元,支持建设了2.4万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等小型沼气工程;安排
投资44亿元,支持建设了3691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加上地方和企业自建,截至2011年底,全国规模化
养殖场沼气工程已发展至8.05万处。
(三)服务体系和科技支撑得到加强
2007年以来,中央安排投资25.4亿元,支撑建设了9.1万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同时,中央还安
排投资3161万元,支撑建设了4个沼气科技支撑项目,用于支持沼气提纯灌装、混合原料和沼气增温
保温等研究的条件建设。
(四)管理制度日趋规范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制定了上百个项目“管理条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颁布实
施了31个国家及行业标准,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制度日趋规范。2012年,有14个省把农村沼气列为民生
工程,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五)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农村沼气大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而且在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改善农村卫生
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农业部统计
,到2011年底,沼气年产量达15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1.4%,年减排二氧化碳
6100万吨,生产有机沼肥4.1亿吨,为农民增收节支470亿元。
二 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沼气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一些地区户用沼气使用
率有所下降,间歇使用和报废率有所增加,这既有政策、管理的原因,还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原因
,这个问题一定要请各省引起高度重视,创新建设机制,全面提高使用率,巩固建设成效。
(一)科学规划
按照“科学规划、优化结构,建管并重、保证质量,加强服务、巩固成果,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
原则,进一步完善和印发《农村沼气“十二五”建设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健全保障措施,促进沼
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政策补贴
主要是实施用气用肥补贴政策。建议国家投资按照收支略有盈余、比照天然气热值、比较城乡居民收
入的原则,在稳定前端建设补贴的同时,合理制定沼气用气用肥补贴标准,将国家投资由过去的“买
沼气工程”变为“买沼气产品”,促进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完善项目管理
一是实行先建后补项目管理方式。在不改变现有沼气工程建设申报程序的基础上,对国家立项批准建
设的大中型沼气工程,验收合格后按照供气户数和运行质量等考核指标拨付补助资金。二是加强建设
和运营质量考核。建立规范的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营考核评价制度,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沼气工程建
设质量和用气效果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安排省、县沼气工程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质量不符合要求和沼气利用不充分的视情况严重程度分别提出整
改、惩罚和追回投资等措施。将沼气工程设计施工纳入国家工程建设资质体系。三是规范沼气项目报
废程序。对超过使用年限、因自然灾害和村庄合并损毁的沼气池,要依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本省实
际,及时发文宣布报废,逐步使沼气项目报废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省、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加大省级实训基地、县级服务中心、乡级服务站建设力度,
充分发挥省级孵化培训、县级统筹服务、乡级分片组织、村级定点服务的作用,提高服务体系的整体
服务能力。二是加大对服务体系的政策扶持。建议将服务网点进料、出料费用纳入国家财政补贴,并
对服务质量和效果好的服务网点给予以奖代补,促进服务网点开展优质服务。三是允许地方在申报沼
气服务体系项目时,根据服务半径和实际需要整合县域内的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建设村级服
务网点、乡级服务站和县级服务中心,确保服务质量。
(五)创新科技
一是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研发攻关机制,加大对沼气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突破限制瓶颈
。二是加强沼气提纯供气、车用燃料研发力度,尽快攻克小型化、可移动沼气提纯灌装技术难关,提
高沼气高值利用水平。同时,加大秸秆预处理技术、进出料设备、混合原料发酵、沼肥高值利用、高
效保温、GPS定位高效管理软件系统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全面提升沼气技术装备水平。三是加强国际
合作,引进德国、瑞典沼气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示范工程,发挥先进工艺和良好运营模式的
示范引导作用。
(六)推进整村和周年供气沼气工程建设
一是强化大中型沼气工程的供气功能。借鉴河南林州市、安阳县供气收费、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引入
智能卡和流量表,鼓励离居民区距离较近的大中型沼气工程通过铺设管网实行整村和周年供气,对于
管网铺设成本高的丘陵和山区鼓励将沼气提纯压缩罐装后为农户供气。二是发挥小型沼气工程供气优
势。按照分场(户)建设,统一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就近就地向农户供气。进一步提高小型沼
气工程中央补贴标准,提升其工艺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提高单位容积的产气率。三是开展整县推进
沼气建设试点。成立县级农村沼气公益性服务机构,引入合同能源机制,集成管网供气、提纯压缩供
气等各种供气模式,推进沼气化建设,形成规模效益,大幅度替代常规能源。
(七)加大宣传和安全培训力度
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大家都认知沼气,了解沼气,并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为沼气的
发展奠定基础。不仅要宣传成绩,而且要宣传效益。不仅要宣传先进事例,而且要宣传优秀个人。农
村沼气与农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务必请各地高度重视沼气安全生产,加大对农村操作的培
训,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