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蚊蝇乱飞、烟熏火燎,”这是以前人们对大兴村生活环境的印象,现在的扎兰屯市哈拉苏办事处大兴村,曾经的写照已成为历史。
6月2日,当记者走进这个呼伦贝尔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石板路穿街入巷,一排排红砖大院墙里,大型挖掘机、播种机、崭新的农机具和家庭小轿车让你目不暇接。走进一户户整洁的院落,丝毫不用担心脚下会踩上禽畜粪便……女主人热情地迎出来快言快语的告诉你,如今的牲畜粪便都用作发酵做了沼气,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
在大兴村民高明来家里,正赶上女主人刘景云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炉火熊熊的沼气炉灶上,蓝莹莹的火苗窜起半尺高。“这沼气火苗又宽又硬,两个炉眼连煮饭带烧菜同时用一打火就行了,又快又干净,十来口人吃的饭有半个钟头就做好了,我们一天三顿饭都用它——这要是在以前啊,用柴禾烧饭,特别是碰上连雨天,柴禾点不着,一顿饭没有两个小时吃不到嘴里,再看这脸上早已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了,连两个鼻孔都是黑的!”女主人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沼气炉灶的诸多好处。
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忠告诉记者,2008年通过办事处党委积极运作,大兴村争取到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沼气建设项目,当年建成沼气5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三分之一。每座沼气最低成本2400元,政府为每座沼气补贴项目资金1800元,农户自己仅拿600元,由专业部门统一施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当年这56座沼气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更可喜的是,为保证沼气冬季正常使用,在沼气后续棚舍建设过程中,2000元的建设费用由政府补贴1000元,沼气用户竞相建设。记者看到,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忠的带领下,已建成沼气池的农民正在拉砖备料热火朝天地砌砖沟缝建沼气棚舍。为使沼气能源循环利用,眼下村里已拿出30亩耕地施用沼气废液废渣有机肥播种马铃薯。
据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能源站的赵红岩站长介绍,2007年,扎兰屯市率先在农村推广沼气项目,当年在雅尔根楚镇奶牛小区建成沼气池20座,每座池子补贴项目资金1200元。2008年,这个市争取国家沼气建设项目资金60万元,建设沼气池500座,每座池子补贴项目资金1200元。今年这个市加大了跑项目力度,再次争取到国家沼气项目1000座,为减轻农民负担,农户每建一座沼气池政府补助项目资金1500元。在赵红岩的办公室,记者的采访一次次被电话铃声打断,原来都是要求建设沼气池的农户打来电话咨询。
这位女站长掰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效益帐:每家每户养畜产生的猪、牛、羊粪便,加些乱草屑,盖上塑料布,三天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倒进粪池里,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每户一年可节省薪柴400元,相当于一吨煤;沼气还可以用来点灯照明,不仅节省了电费,冬天还可以为房屋起到增暖作用;沼气燃烧过产生的废液废渣用在保护地的蔬菜上,亩产可增收20%,增效2000元;养猪户在建沼气同时建一座阳光暖圈,一年可多出栏一茬成品猪;一座沼气池一天可节省1.5个劳动力,农忙时节特别显著。目前,扎兰屯市哈拉苏办事处大兴村、雅尔根楚办事处已利用沼气产生的废液废渣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种植业。
从依靠化肥到增施有机肥,从依靠秸杆、柴薪到高品味的沼气能源,扎兰屯市农民的生产、生活正发生着悄然变化。农村沼气真正成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池”!记者临走时,赵红岩喜滋滋地邀请,等今年秋天让你尝尝我们有机肥播种的马铃薯。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