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沼气就是好,能把粪便变成宝;养殖积肥用沼气,家家户户都有利;又省煤来又省电,能照明来能做饭,沼气好处说不完……”这首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折射出老区确山县农民对发展农村沼气的新喜悦。
三里河乡赵庄村育龄妇女赵冬丽说,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俺家里的锅台经过了“五大变化”。从开始的烧地火、到烧煤、再到烧煤球;发展到如今烧液化气、烧沼气。她说:“本以为用上液化气就很方便了,没想到县计生协协调县能源办将沼气入户作为计生家庭建设新农村生态家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俺家新建养猪场内的粪便进了沼气池,沼液又壮了地里的蔬菜和庄稼。”
农民增收的“聚财池”
沼气建设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计生协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该县一位负责人说,沼气建设要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争取用3年时间让能建沼气的农户全部用上沼气。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沼气池1.7万余座,其中新增项目已完成570座,占任务的52%。农村沼气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实现了农村环境清洁和农民节支增效,沼气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引导全县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沼气建设,确山县主要领导算了一笔沼气账:“发展农村沼气,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据农业部门测算,一个农户,建一座8~10立方米的沼气池,投资1500元左右,可解决3~5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节煤1500公斤,节电100度,并且沼液、沼渣还可以综合利用,一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000多元,两年就能够完全收回投入。二是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村容整洁。发展农村沼气,能够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标准。从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环境入手,带动整个农村生产生活大环境的改变。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民的点灯、做饭问题,而且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能够让农民用上清洁的能源,使广大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四是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沼气以农作物秸秆、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等为原料,既可以提供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又可以作为饲料和优质的有机肥料,是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农村循环经济的很好模式。同时,沼液、沼渣的使用可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化肥、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据了解,每个沼气池使用年限一般在15年以上,建池成本分摊到每年为150元,这样每年农户使用沼气池带来的纯效益在700元左右,如果把沼气建设与无公害大棚蔬菜、水果等高产值作物生产结合起来,带来的效益会更大。按这样计算,全县1.7万座沼气池每年可直接为农民增收1190万元,真是农民增收的“聚财池”。
节能减排的“领头雁”
三里河乡中店村马庄村民组计生户雷士立说:“过去每逢农闲,我都要到俺村西边的山上去,准备过冬的柴火。现在,我们村基本都用上了沼气,几年前砍的柴火,还堆的成垛呢!”雷士立指着村西的山坡告诉笔者:“这不,山都变绿了。这从另一角度上讲,也是保护了生态,保护了环境啊。”
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沼气产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县农村能源站有关专家测算,全县目前1.7万座沼气池每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8.5万吨,每年可产沼气180多万立方米,可满足1.7万户全年生活用能,每年能节省标煤1.5万吨。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户,如果全年生活做饭取暖全部使用烧材,每年要消耗10立方米的积材。要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必须要有相应3倍的森林积蓄作为转换,也就是说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就会对3亩速生林减轻生态压力,从而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沼气建设,真正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领头雁”。
沼气带来生活“新朝气”
据该县能源站一位负责人介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瞄准国际国内市场,着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农村发展沼气,把动物、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沼液、沼渣作为饲料可以使其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增加20%;农田施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沼液喷施,可替代部分农药,从而减少了化肥、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同时,由于沼肥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可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上述综合利用,氮素总利用率达90%,总能量利用率达80%。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确山县三里河乡后楼村600多户农民做饭、照明用上了沼气后,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村计生户景功说,过去,村民做饭炒菜大都是烧木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也不利于环保。如今用上沼气后,再也不用花大量的人力上山砍柴,住处也变得干净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年忠介绍,沼气用户每年可出栏生猪6头以上、上市家禽50只以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建沼气池之后,还可提供高效有机肥料,沼渣可作基肥,沼液可作叶面肥,特别有利于水果、蔬菜、粮食向高产、高效、优质发展。该村的一些农户用沼液代替化肥来浇菜,不但一年可节约几百元的肥料钱,而且种出来的菜连末梢都是墨绿色的,不像施过化肥的那样,梢上呈黄色。一般的青菜,人家卖五角钱一把,他们的菜却可以卖到八角钱一把。一些爱动脑筋的村民还将沼渣用来养猪、养鱼。村民郭胜利家有10亩鱼塘,养100多头猪,一年收入4万多元。
推广沼气工程,建设生态家园,沼气点亮了确山县计生家庭的新生活。该县把大力发展沼气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点,作为计生家庭建设"绿色家园"的有效载体,提出了小沼气、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菌”、“猪-沼-粮”等生态模式,形成了“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的良性循环生态链。沼气建设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和环境改善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大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该县已取得“一气带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三料促五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五业出四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
“以前夏天在庄稼地里干活热一身汗,回家后谁也不愿烧地锅,因为做饭烧火,没少和丈夫生气。”任店镇张冲育龄妇女赵兰香说,“现在好了,有了沼气,随用随点火,再也不用受那门子罪了,两口子再也不为做饭烧火吵架了。”
在确山县,有这样的“顺口溜”在当地广为流传:
过去做饭满屋烟,如今设宴拧开关;节省用煤和电钱,文明卫生真方便;
农业生态良循环,庭院经济大发展;洗澡也能用沼气,快买沼气热水器;
现在修建新型池,出料容易不作难;政府重视又扶持,亲情池把干群连;
家家燃起蓝气焰,户户建成富民园;保护生态省能源,新村建设作贡献。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