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qiweb.com - 关注沼气界发展

投递文章 投稿指南 本站通告:
搜索: 您的位置沼气网 > 新闻资讯 > 业内动态 > 正文

聚焦“农村沼气”

2012-1-6 8:39:18     作者:沼气网   【 】 浏览:  评论:0

       东方圣城济宁新闻网讯   200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48亿元支持发展农村沼气,至今年产约140亿立方米。然而,全国的沼气利用基本呈现“自给自足、产销一体”的现状,多数农村面临“项目建成之时就是搁浅之日”的尴尬。我国农村沼气遭遇怎样的发展难题?如何突破重围?

   一个不起眼的“池子”,轻松地将废弃物转化成田间肥料、灶下火焰以及照明的灯光。这个神奇的物件不是别的,就是咱们大多数农村里都有的沼气池。从2001年《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沼气在各地农村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然而却没有带来一场实质上的“新能源革命”。

  “千把块钱买了个累赘”

  沼气池到底招惹了谁?

   香喷喷的饭菜终于上桌了,黄嫂显得有点不耐烦,四个家常菜整整折腾了四个来钟头。“平时只用它烧个开水,今天煤气没有了,只能凑和着用了。”

   记者来到老砦镇双合村时,正逢午饭时间。黄嫂家是这个村的农户,她眼前热腾腾的四菜一汤就是用沼气炉烧制的,这会冒着微弱蓝火的炉子还在烧着开水。2006年起,这个村子80%村民用上了沼气,和黄嫂家一样“平时捎带着用一用”的农户不在少数,而大多数家里的池子都闲置在一边。“没时间用,配料、清理都很麻烦。原想着开饭店能用一用,如今我家两个沼气池都搁在那里。”村东头老袁告诉记者。“啪”一声,炉子打开了,红色的火焰往上猛蹿,一袋烟的功夫,一个辣子鸡丁就做好了。老袁一边擦拭着满脸的汗水,一边向记者唠叨着:“要是沼气有煤气这么方便就好了,用起来费劲不说,做饭烧汤火候一点也不给力。”老袁是村南头一家饭店的老板,因为村子靠近几家煤矿,饭店生意还算不错,不一会的工夫送走了好几轮的客人。

   就在这家饭店的后院,记者看到了他家的发酵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苔,不远处的配料池盖子是敞开的,一种又酸又臭的味道扑面而来,貌似各种生活废弃物和一些残羹剩饭,几个醉酒的客人还在附近地里呕吐,有的甚至直接吐进池内。

   近期记者走访了济宁市多个县区的农村,沼气池现状如老袁家一般的农户还有很多,闲置问题且不说,沼气池内随意扔倒垃圾废弃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大多数农户缺乏维护保养意识,一旦出现状况,沼气池像被打入“冷宫”,时间一长就报废掉了。“什么沼气池,早就不能用了,千把块钱就这么扔了。”王大娘讲道。

   今年六十出头的王大娘,和孙女两个人住在村子里,儿子闺女打工的打工,工作的工作,一年回来个两三趟。一提起沼气,王大娘就很来气,她家沼气池基本上报废了,又脏又臭不说,整日苍蝇、蚂蚁围攻,千把块钱的物件切切实实成了压在心中的累赘。“当初想着能够省点煤气费,节省点开支给孙女买点好吃的。用了才知道一点都不省钱,麻烦不说,每天要买粪便作沼料,定期还要请人清理沼渣,时不时的维修一把,前前后后算下来,比用煤气贵多了。”王大娘告诉记者。

   其实,目前国内农村如王大娘一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壮劳力外出打工,家里仅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田间耕作、牲畜养殖大都外包给专业合作社或者其他单位,发酵原料自然不能自给自足,只能自掏腰包。

   正当记者要离开王大娘家时,几个村民正在门口买卖大粪,二斤的粪便比白菜还贵。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大中型以及联户沼气池的普及,粪便十分的紧俏,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如今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不断推进,户用发酵原料短缺问题将日趋严重,户用沼气池又将何去何从?

  从政策到技术

  谁在主宰农村沼气的命运?

   在当下传统能源日趋短缺、环境气候不断恶化的境况之下,沼气作为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速度可谓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却没有带来实质上“新能源革命”。

   2001年4月,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绿县暂行办法》)。根据这一文件,每个入选“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县市都将获得主要针对沼气发电、生物质气化以及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项目的2500万的补贴;2003年后,我国沼气利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并陆续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国债项目建设;2005年之后,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而2007年以来,沼气利用进入了优化结构、建管并重的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农村沼气被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农村沼气的中央投资达到了52亿元,农村沼气建设势头更加强劲;200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48亿元发展农村沼气。

   然而,由于沼气设施初期投资数额较大,而国家补助资金与日益高涨的成本差距扩大,沼气池的建设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据专业机构统计,目前建造一座沼气池的主体结构一般需要至少2500-2800元左右,而这仅仅是沼气池的建设成本,不包括改厨房、盖厕所、改猪圈和搭建保温暖棚的成本。相关部门测算,按照现行价格,该地区每户“一池三改”所需要的费用超过6000元。“国家的资金补助标准仅从1200元调整到了1500元。建设成本的大幅提高,导致一些地方的农民特别是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户感到负担加重。”相关负责人表示。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年来大多数地区沼气灶具和配套产品的招标基本采取价格最低中标原则。据介绍,户用沼气池长期以来采取砖混结构或混凝土现浇方式建设,不仅耗工耗时,对技工的技能要求也较高,有时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相比而言,一些采用玻璃钢等新材料生产的新型沼气池,由于造价偏高被市场抛弃。

   此外,由于国家采取直补农户的政策,在下达建设资金时没有安排基层服务站的工作经费,使很多地方在项目推广、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捉襟见肘,不少地方农村能源管理和推广机构自掏腰包开展工作,甚至出现干得越多、赔得越多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集成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导致后续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使维修、保养等工作难以满足需要,一些户用沼气池因此废弃。“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新生力量,沼气的发展除了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国农村沼气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就是缺少适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济宁市发改委农村经济科负责人讲道。

   据了解,目前沼气池使用的泵大都是根据水泵改造的,几乎没有专为抽取沼渣设计的电泵,难以解决厚实坚挺的沼渣粪壳的抽取问题。脱硫器和脱硫剂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也没有较大突破,造成沼气灶具容易腐蚀报废。

   与此同时,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仍相对不足。其原因除了农民惯于使用化肥、宣传示范不到位以及农户不能完全掌握综合利用技术之外,一些大型沼气工程在生产沼肥过程中设备投入较大,导致成本和价格偏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也是重要原因。

  从“户用沼气”到“产业沼气”

  探寻沼气产业化发展之路

  “这样的车,每天要来回猪场十几趟。”张站长向记者介绍。

   这位张站长是南阳湖农场沼气站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运输车上的这几个司机是咱们农场的“联络员”。他们不仅要从猪场拉上几百吨猪粪到站里,而且还要从沼气站拉出几百吨沼渣到农场的各个基地,一天下来怎么也得跑上百多公里。“站里产出的沼气一方面供农场内上百户住家的使用,另一方面用于小型沼气发电机,沼液直接通过管道流入各个菜场和农田,沼渣则当作有机肥料用到蔬菜基地、水产基地。这就是‘秸秆、动物粪便(填料)+大型沼气站+沼气利用(生活燃料)+沼渣沼液利用(温室大棚、生物肥)+绿色农产品生产(菜、鱼)’农田循环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张站长介绍说。

   南阳湖农场沼气池每天产出沼气大概五六百立方,属于大型沼气池,也是济宁市较早引入“产业沼气”的农垦企业,大幅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所谓“产业沼气”,有别于农户沼气和一般所说的沼气,是指由生物质和含有有机物的废弃物(废水)经高效厌氧发酵,规模化产生的可以成为商品能源的一种生物能源。这项新技术和概念的提出,有力地指导对传统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技术升级和换代,从而改变沼气工程只有环境效益而缺少经济活力的局面。据了解,在德国和瑞典,这种“生物天然气”可以发电和用作车用燃料,或并入天然气管网。“产业沼气是未来沼气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将解决农户自给性沼气以及部分大中型沼气站建造、运行成本高,总体沼气产出率低的现状,应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良策。与此同时,应借助产业沼气的发展模式推进沼气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延伸沼气产业链上各个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业内人士指出。

   如果说产业沼气是沼气发展模式和技术的突围,沼气产业化则是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战略需求,沼气的发展只有把视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的上中下游,才能从源头掌握发展的难题。据了解,去年10月份起,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已经启动农村沼气科技支撑项目,包括沼气科技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产业沼气工程平台建设项目、西北地区农村沼气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东北地区农村沼气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将有效地解决当前沼气技术的相对滞后。“国家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或采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设备生产企业、畜牧龙头企业进行沼气建设新材料的技术创新以及高效精制沼肥的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沼气产业化建设推动农村能源建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专业人士指出。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Tags:  
责任编辑:zhaoqiweb.com
  • 各省沼气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