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南频道1月17日电 1282万亩土地能发挥多大价值?这个账可能每个人的算法都不同。海南省农垦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永北博士告诉记者,海南农垦如果利用现有土地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前景难以估量,仅林下废弃物所能产生的沼气,就相当于一个油气田。
发展林下经济 进行“二次创业”
2010年,海南农垦总局和海南农垦集团公司实现政企分开,而此时海南天然橡胶公司的人、财、物也划归清晰,这就是海南农垦改革的“政企分开 橡胶产业分离”。然而,剥离最重要的橡胶种植产业后,不少农场面临发展“窘境”,需要“二次创业”。在这个大背景下,能够不破坏原有作物,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益的“林下经济”成为了海南农垦非常重视的一个发展方向。
张永北介绍,不少农场多年来早已结合实际进行了林下经济的探索。由于橡胶中小苗林地的林下空间很大,透光好,已被农民开发利用,比如胶蕉间种(即橡胶林间套种香蕉)面积已达到16万亩,间种甘蔗的也有十余万亩。
但是三年内橡胶中小苗林地,仅占海南农垦400万亩胶林的10%-15%,约40万亩-60万亩;四年-六年橡胶中小苗林地约占10%左右,大概40万亩。两者相加,已利用的橡胶林地不到20%。
张永北介绍,农垦约80%的橡胶林地都是已经开割的,由于枝叶茂密不透光,林下的空地尚未利用起来。这部分橡胶林如果也能发展起林下经济,其规模已是不可小觑。更何况农垦共有1282万亩土地,除了橡胶林地外,还有大量的土地上种植了粮食、水果等,一样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林下资源利用有“三大块”
张永北多年来都在进行林下经济发展探索。他认为,林下资源利用可以分为三大块。
首先就是林下空地。林下种什么?目前最关键的是荫蔽的林下种什么?省农垦科学院从2006年就开始探索,考虑种植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在海南的广坝农场林下种竹荪,大岭农场种大球盖菇,效益甚至超过橡胶林7-8倍。另外一个探索就是发展林下养殖业,比如西庆农场就发展了林下养鸡,有公司与农户合作,给农户发放种苗,养大后回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其次是林下野生资源,就是已有却没有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张永北举了个例子,比如海芋,也叫滴水观音,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妨碍了胶林生长。海南省许多农场都不胜其烦,年年组织人去砍伐,专门找科技人员发明药水喷洒,但是第二年又开始生长。张永北说,其实海芋本身即为一种观赏花卉,它的茎可以提取淀粉,可以做酒精,叶子碾碎脱毒后可以做饲料,同时还有消肿止痛等药用功能,如果变废为宝,能节省大量人力,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还有林下废弃物,即枯枝落叶杂草等。张永北介绍,目前这些枝叶在海南的旱季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慢慢腐化就可以成为肥料,但是这些作用相对于发酵制沼气而言就微乎其微了。张永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胶林一年的废弃物能够产生150立方米-200立方米的沼气,如果将其他土地也纳入进来,按照每亩100立方米沼气计算,农垦1282万亩土地一年最少能产出10亿立方米沼气,相当于一个油气田的规模。张永北提出了一个设想,设置许多小沼气包,用管道连接,集中到一地提纯加工后,就能够直接用作汽车燃料,如果按照现在天然气3.7元/立方米的价格计算,就是37亿元。而且沼渣还能重新返回林地做肥料,肥力更高。
张永北说,福建省政府大力投入扶植古田县的蘑菇产业,使得食用菌成为了古田县的支柱产业,总产值8亿元。海南也可借鉴福建经验,找好项目并立项支持,发挥出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