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不用柴和煤,节能省电用沼气”在赛罕区部分农村已变为现实。10月11日笔者来到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正在利用沼气做饭的村民索喜柱介绍说,过去农村做饭烧柴火烧炭都很不卫生,用燃气一罐120元,一个月有时也用不下来。而用沼气做饭,每月有30元就够了。赛罕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广沼气开发新能源,将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效的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生产的发展。
2006年以来,赛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步骤有计划的在全区展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的总要求,先后在5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的重点建设,大力发展菜、奶业主导产业,加强农田、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为基础,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了覆盖农区、连通城乡的公路网,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中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赛罕区重视抓好农村沼气建设, 2006年东把栅村被列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赛罕区环保局和东把栅村对村内(包括胡同在内)总长度为17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在新道路上修建了人行横道,种植香花槐、国槐6000余株,云杉2000余株.对村里养殖小区进行规划,对污水、垃圾和牲畜粪便实行统一处理,建立了104座8立方米沼气池,利用牲畜粪便产生沼气,沼气又用于养殖户的做饭,做到了节能环保循环利用。2010年,西把栅乡东把栅村顺利通过自治区环保厅验收,达到了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标准,为全市生态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赛罕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金河镇曙光村,2010年9月,投资500万元建起了总可供全村使用的大型沼气站,村里畜禽粪便是沼气池内的主要原料。在沼气池内变废为宝可解决一大部分,一次性可处理畜禽粪便20立方米。今年5月开始使用,日产气300立方米,全村283户家家户户做饭都用上了沼气,用村民的话说就是省电省煤又省心,同时将废渣制作成有机肥料,沼液用在蔬菜大棚里不烧苗,肥效特别好。促进了全村294座蔬菜大棚的生产发展。村民们欣喜的发现,自从沼气站建立以来,家家户户干净的多了,村容也整洁的多了。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