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型能源,沼气工程近几年来一直在我省农村推广。而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几年前一些试点村建设的一家一户的沼气池如今已被大量闲置。
现状 香饽饽成鸡肋
日前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功村高家屯,一位村民教记者“按图索骥”:“哪家房顶上有太阳能热水器,那他家准有沼气池。”
记者了解到,2006年这个村作为新能源试点村,在农户中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每户只需交一千元即可,余下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当时全村有200多户村民用上了这两样新能源,占村民总数一半左右。
村民高洪江是沼气老用户,他认为在农村发展沼气工程“对路”。他说,村里有很多牛粪、猪粪,以前都扔在院里、路边,既破坏环境又污染空气。有了沼气池,就可以变废为宝,牛粪、猪粪扔进去,出来的是清洁的能源和农田肥料,成本低效益高。刚安装完成的时候,沼气非常好使,烧的火也旺,让许多没安的村民既羡慕又后悔,其他村屯的农民也经常来学习经验。可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部分沼气用户就出现了设备损坏的情况。自己修不了,又找不到专业人员,就干脆闲置起来。一位村民说,这沼气池冬天扣塑料棚保温得花100多元钱,还要耗掉不少时间和精力,不如买两个煤气罐用着方便省事。使用沼气需要经常换料,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很少有人愿意在沼气上搭工夫。
相比太阳能热水器许多家庭仍在使用,现在还在使用沼气的农户只剩下十余个。
原因 不怕盖就怕修
村民王兴财是村里最早的五个示范户之一,其他四户家中沼气池早已经不用了,只有他一家还在坚持使用到半个月前。王兴财家扣着保温塑料棚的沼气池,变成了鸡窝鸭圈。
老王说,他们这个示范户是2005年安装的沼气池,比其他村民早了一年,池子直径6米、深3米,产生的沼气可供三户家庭使用。按一户一月一罐煤气80元计算,一年可省下2000多元钱。但由于他家的沼气池容积大、建的早,经过多年使用,池里的发酵原料已经枯竭、凝固。他自己曾清掏过几次,但由于没有专用设备,费了很多力,效果还不好,池子里产生的沼气也一天天地变少。半个月前老王只得停用沼气,买了个煤气罐做饭。
老王说,这沼气用着是省钱方便,但是池子清淘一次太麻烦。如果村里能有专用的设备和车辆将沼渣、沼液抽运走就好了,收点费用也是可以的,那样的话大多数闲置沼气池还能得到再次利用。他不无惋惜地说,如果换料问题解决不了,他家的沼气池也将面临下岗。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其他地区农村的一家一户的沼气池闲置情况也较为普遍,有的是因为设备损坏,有的是因为农民嫌换料麻烦。一次调查显示,在我省建成三年时间的沼气池中,有近90%停用闲置。
出路 好事配套才是实事
近几年,一些农村探索出了“联户建池,集中供气”的新模式,以村为单位建设大型沼气池,或是将沼气建设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养殖场粪便数量多、排放大的特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统一产气,集中供气。
五常市新庄村、美裕新村等都先后兴建了大型沼气站,站内设专人管理,产生的沼气可通过专用管线输送到各个农户家,农民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用到清洁能源。新庄村村会计说,沼气站生产沼气就地取材,日处理秸秆、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20吨,为村民提供新型清洁能源的同时,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又为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一吨沼肥肥效相当于100公斤的化肥。
对于我省农村沼气工程的现状,中科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的赵恒田研究员谈出了自己的观点:沼气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清洁能源,在农村发展沼气工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大力提倡。虽然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和障碍,但不能因噎废食。大中型沼气工程虽好,但初始投资较大,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于农户家中的小沼气池,相关部门不能建完之后一走了之,还要提供良好的后期服务,成立专业队伍,切实帮农民解决一些使用难题,让他们换料时省心,维修时方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省农村沼气工程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图为沼气池上用来保温的塑料大棚成了养鸡场。
本报记者 苏强摄
在我省,曾经巨资打造的农村沼气工程在推广建设的短短几年后,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在已建成三年的沼气池中,竟有近90%停用闲置。与建设之初的轰轰烈烈相比,一项利民惠农、清洁环保的工程为什么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我省的一些沼气工程试点村屯,一探究竟。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